国内大循环工作推进会提出:“把发展的战略立足点放在做强国内大循环上,以国内大循环的稳定性、成长性对冲国际循环的不确定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做强国内大循环是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或潜力为基础,以满足国内需求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推动我国经济行稳致远、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 大国经济须以内需为主导、内部可循环 大国经济的特征是以内需为主导、内部可循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努力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 笔者认为,国内大循环的必要性在于4方面。首先,以内需为主导、内部可循环,既是大国经济的独有优势,又是稳定经济发展的治本之策。2024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为44.5%,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为39.9%,相比于2010年的历史低点(34.6%)提高了5个百分点,最终消费支出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2个百分点。但从横向比较看,依然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尤其是发达经济体平均水平。其次,从投资结构看,我国处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中期,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推进碳中和,提升产业技术升级等投资空间广阔,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的投资潜力巨大。再次,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看,做强国内大循环,可以充分释放消费、投资需求,减少对外部市场的依赖,增强经济韧性,推动经济持续增长。最后,从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对GDP的贡献来看,长期以来,中国投资与出口占GDP的比重过高,全方位扩大内需正是对这一结构性失衡的修正。 全方位扩大内需是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的战略支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扩大内需,既关系到经济稳定,又关系到经济安全,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战略之举。从实际作用的角度看,做强国内大循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首先,有利于在极端情况下保证我国经济基本正常运行和社会大局总体稳定。历史经验显示,在外需波动较大(如2008年金融危机、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出口增速大幅下滑),而内需(尤其是消费)具有更强的稳定性时,做强国内大循环,既有利于形成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又有助于改善和塑造我国的地缘经济与贸易环境。 其次,全方位扩大内需可破解国内大循环的“核心堵点”。当前,国内大循环的堵点集中在供需错配、交易效率低等方面,需通过需求升级(如绿色、智能、高端产品的需求)牵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企业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破解供需错配;通过“流通革命”(如电商下沉、冷链物流、供应链金融)降低交易成本,提升流通效率。 最后,有利于增强国际竞合新优势。国内市场越强、循环越顺畅,越能形成对全球资源要素的引力场,越有利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越有利于形成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的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