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弃传统思维,深耕内在质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才能更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生产,突破不断,实现全系列硅钢长连浇,打破行业纪录;研发,创新不止,全球最高强度磁轭钢完成质量验收,所有指标一次性通过检验;经营,亮点连连,冷轧厂前4月综合毛利超去年全年……走进中国宝武宝钢股份武汉钢铁有限公司,企业的新气象让记者感受到了来自一线的活力。 一段时间以来,处在结构调整期的钢铁行业面临着需求偏弱、环保成本增加、竞争激烈等挑战。武钢有限的活力从何而来? 实现扭亏为盈,离不开改革的深化。宝武重组后,武钢有限生产制造能力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基本放下了历史包袱,但公司效益却不理想。原因在于,作为生产企业,武钢有限习惯于盯产量、盯成本、盯故障率,而产品怎么卖、卖什么价、怎样赚钱却不够清晰。 问题是潜力,也是方向。武钢有限大力推行内部市场化改革,上下工序以市场价格为基础进行模拟交易,激励机制从考核生产指标调整为评价各厂部的模拟利润。 思路一变天地宽。原来一门心思追求产量,现在主动寻求产量、效益、质量之间的平衡。改革落地半年,亏损大户条材厂型材产线就成功扭亏为盈。 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既要问题导向,也要着眼全局,协同发力。考核评价的方向变了,意味着各生产单元所承担的责任也变了,若无与之相对应的配套措施,统一责权利,改革也难以落地见效。对此,武钢有限转变管理机制,决策上充分给生产单元授权,并在财务、绩效、研发、营销等多方面进行配套,有力支撑了改革目标的实现。 通过锐意改革,武钢有限有效释放了内生动力和活力,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跳出一域看全局,当前钢铁行业面临总供给与总需求不平衡的矛盾,但仍有部分企业简单、粗放、低水平地追求规模效益,不仅没给自身带来利润,反而加剧了行业的内卷式竞争。武钢有限的实践提供了启示:摒弃传统思维,深耕内在质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才能更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