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价格震荡下跌,粗钢利润持续走低。截至2025年5月底,五大类钢材价格皆呈震荡下滑态势。其中,螺纹钢作为建筑钢材和长材的代表品种,HRB400E(20毫米)自2023年3月的最高4416元/吨下降至2025年的3200元/吨附近,下跌幅度接近28%。而作为钢铁初级产品的钢坯价格则由2023年间的最高3680元/吨下降至2025年5月的2920元/吨,跌幅达到21%。受钢材价格持续走低影响,2023年全年我国吨粗钢利润仅为55元,而2024年的这一数值则下降至历史最低的29元。2025年1月—5月份,我国累计吨粗钢利润略有回升至73元,但仍低于2023年的水平,处于历史的低位。 钢材出口激增,成为支撑钢铁市场的重要砝码。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2024年全年,我国共出口钢材11072万吨,其中,棒材1344万吨,角钢型钢591万吨,板材7466万吨,线材262万吨。在中国国内钢材市场渐现疲软的情况下,钢材出口有力支撑了2024年我国钢铁市场的发展。纵观中国钢材出口的历史,2003年后,伴随着国家经济的加速发展,中国粗钢产量逐年升高,中国从钢材净进口国转为净出口国,而2024年中国钢材出口量达到1.11亿吨的历史第二高值。 对自1980年以来的中国钢材出口量及年产量进行计算分析得出,中国钢材出口占年产量的比例在6.5%~9%之间,按均值7.75%计算,未来中国钢材出口量将大概率在8500万吨,与2024年相比,存在至少3000万吨的敞口。也就是说,一旦3000万吨以上的钢材出口受阻,势必回流国内市场寻求销售,这将对本已饱和的国内钢材消费市场形成巨大压力。如何实现可持续的钢材出口或将成为中国钢铁行业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料强材弱”态势下的中国钢铁工业“举步维艰”。截至2025年5月末,普氏铁矿石价格(CFR中国青岛,62%,干基,不含税)已下降至自2008年6月该指数运行以来的长期价格50分位线附近运行。相比钢材价格自2009年以来的长期价格接近25分位线的运行态势,铁矿石价格依旧表现得相对强势。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我国进口铁矿石及其精矿12.37亿吨,创历史新高。从当月进口数量及进口单价来看,我国进口铁矿石“量价齐飞”的长期趋势依然十分明显。 相对高的原料价格和较低的钢材价格,形成了我国钢铁工业整体“材弱料强”的行业格局,加上产能过剩、环保高压、下游需求偏弱等因素影响,当下的中国钢铁企业可谓是“步履维艰”。